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

时间:2024-07-18 20:41:18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所谓数学思维,它是一种认识数学本身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辩证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1

一、 从自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自学要求或编写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上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记号,然后问同学或者教师。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时,按照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体会什么是周长。

1、教师谈话,引导出加工小布艺的事情,让学生说一说在加工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引出要剪好小布艺布料和需要的花边;

2、提出问题:怎样确定粉色小布艺的花边要多长呢?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工具解决这个问题;

3、充分发挥各小组测量粉色小布艺的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教师指出: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的周长。围绕一个中心(周长),突破一个难点(测量),得出一个结论(图形的周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途径。

  

二、从讨论中培养探索思维能力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师重视加强操作感知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 、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找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4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玩具厂手工制作车间,每天生产80个玩具熊,平均分在4个箱子中,每个箱子装多少个呢?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这样去进行的——学生之间是分组讨论,有的想:每一次每箱装10个,第二次每一次每箱再装10个,这时每箱装20个正好装完……有的想:我把80看做8个10,8个10除以4等于2个10……有的想:我这样想:20×4=80,所以80÷4=20。最终学生讨论、交流,养成多种思维,集思广益,多渠道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从说理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比如说算理、法则、公式、规律、题意、数量关系……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比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长方形周长=(长+宽)×2”,把这个公式用学生语言说一说: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才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也可以这样说,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那么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养成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从训练中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设计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方面精心设计练习:

1、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

2、针对易错易混淆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

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4、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践不同层次的练习……比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四年级上册P49“倍数”中90÷18=5的表述中,90÷18没用余数,我们就说90是18的倍数。关键词“没用余数” 我们才能说90是18 的倍数。而实际在教学中通常遇到一些学生,90是倍数这种说法。

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没用理解倍数的真正意义,倍数的真正意义是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是整数,而且没用余数,我们才能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倍数是两个数的关系(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所以,单纯说一个数是倍数那是错误的。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2

(1)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2)指导学生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

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

  

(3)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练习;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