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今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工程研制
我国今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工程研制,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中国航天全线将砥砺奋发,继续前行,我国今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工程研制。
我国今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工程研制1
4月2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2022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期间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情况。
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透露,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首先是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此外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
此前1月份,国家航天局就公开了探月工程四期的三次任务:
一是“嫦娥六号”,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后续还有新的月壤、新的样品返回地球;
二是“嫦娥七号”,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并且已经和俄罗斯luna-26签订协议,共同探测;
三是“嫦娥八号”,继续实施月球极区科学探测,并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按照目前整体研制进展,2025年前后将完成“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的相关工作,同时开展“嫦娥八号”的研制;2030年前完成“嫦娥八号”发射。
根据此前的任务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分别是: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后续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其中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空间站建成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计划每年发射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空间站维护工作。
同时,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实现重复使用,可搭载7名航天员,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将大幅提高。
2023年,我国还会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的巡天观测,有望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此外,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还曾透露,中国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我国今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工程研制2
今天,国家航天局举行2022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航天发展情况和今年航天日筹备工作等。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
吕波表示,中国航天全线将砥砺奋发,继续前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秉持创新引领、协同高效、和平发展、合作共享的发展原则,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探索宇宙奥秘、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他介绍,今年航天日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祝融”探火,在遥远的火星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迹;“羲和”逐日,实现了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天和”遨游星辰,把家园拓展至浩瀚星空;《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彰显和昭示着中国航天逐梦太空的脚步行稳致远。
我国今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工程研制3
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21日在北京表示,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
吕波表示,中国航天全线将砥砺奋发,继续前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秉持创新引领、协同高效、和平发展、合作共享的发展原则,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探索宇宙奥秘、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接下来的探月工程还将继续,例如嫦娥六号将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将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与嫦娥七号协同工作,主要开展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试验验证和长期科学探测,并对地球进行大范围、全尺度、长周期观测,同时为月球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并且,这三项任务都将在2030年之前实施,这点还真的有点很让人兴奋。
而相关消息一经披露,就引起了美国的注意,3月29日就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开发一套登陆月球的机器人航天器,并已经加入了在月球南极寻找水的行列。
那么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找水呢?
1、在月球南极有较深的月坑,如果当年有水,撞击后因为常年没有阳光照射,水分可能不会挥发掉,所以坑内就可能有以冰形式存在水。
2、月球南极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有光照的'情况,有持续的阳光就能持续发电,所以我国的月球科研站也极有可能选址在月球南极。
那么为了完成找水任务,我国还研制了一种特殊的飞行器,它可以从着陆器上分离出来,飞行或跳跃到附近的陨石坑寻找水冰的痕迹,现场勘察,采集样本,所以也叫飞跃器。
如果能够在月球南极找到水,那么就有了科研站长期运行,甚至是宇航员长时间驻留的基础,同时也对人类高频次往来月球考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提出参与我国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意愿,因为多年过去了,谁完成了当时的设想和计划,大家心知肚明。同时,这也是中国航天实力的象征,因为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