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内心的伤痛
金民俊刚上小学一年级,但是非常难管教。注意力不集中,一分钟都坐不住,经常把老师的批评当做耳边风。对教学活动和学习毫无兴趣,课堂上不经允许就离位,到处乱窜,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同学。有时候上课也大声说话,或者故意发出奇怪的声音。
更严重的就是经常无故发火,即使是遇到不顺心的小事他也会非常生气,说话行动变得十分粗鲁。若是找他谈话,他就开始啃指甲或者是用脚在地上画圈圈,有时候甚至还会揪头发。他还经常跟朋友打架,而且打架的对象往往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越长打架的次数就越多。后来这种现象越来越频繁,几乎每隔一天就找人打架,自己受到一点委屈就流泪,然后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拿来当出气筒。不打架的时候就到处转悠,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活动他会想办法捣乱,以致于最后大家都对他的行为忍无可忍。
老师曾使用软硬兼施的方式对他进行教育,甚至不让他参加喜欢的活动,但是都没有使他发生任何的改变。民俊跟老师讲话时,眼神绝不会跟老师相对,眼睛总是看向其他的地方,手里则不断地玩着某个东西,有时候脚在不停地画圈圈,搞小动作。不管是耐心地跟他谈话还是狠狠地批评,他的反应始终是由自己的心情决定。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好好地回答;心情不好时,即使是称赞的话也不想听。
发现民俊难以改正其问题行为,并且已经不可能通过对话沟通来解决的情况下,班主任张老师首先对他的家庭环境做了一些调查。
民俊家过去家境良好,他的母亲对他很是宠爱。
但是近两年,民俊的家境急剧衰落,曾几次搬家,父母都被迫到饭馆打工。从这时候开始,民俊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教。父母为了工作从下午开始出门,到凌晨才回来,早上才能睡觉,民俊放学回家后就开始玩游戏,直到深夜。所以每天都迟到,要准备的东西没有好好准备,作业也不做,有时甚至连课本都忘记带。这时他变得更加散漫,并且出现打架等暴力行为。
让孩子知道父母与他同在
张老师推测,民俊之所以会表现出以上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环境、挫折、家庭氛围等因素影响,同时由于父母的忽略让他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因此他变得很敏感,也很容易愤怒。生气的时候不懂得理性地去处理,而是采取极端、暴力的方法。
民俊的问题行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得到家人适当的关心和指导。张老师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慢慢地、一步步地接近民俊。
同时也考虑到家庭对孩子不可忽视的作用,张老师经常跟民俊的妈妈联系,详细说明民俊的情况后开始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民俊的妈妈也因为孩子越来越严重的行为吃了不少苦,最终认识到了他的问题行为,下决心配合老师的工作。
张老师建议民俊的妈妈不要指责孩子的问题行为,应该多关心他在学校里的生活,并经常和他谈话。张老师也经常找民俊聊天,给予他信任,让民俊认识到老师并不是只懂得批评,老师也能理解他相信他鼓励他,使他能够相信老师,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平时,对于他做得好的一些小事给予称赞,偶尔还摸一下他的头,或者握一下他的手。一开始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慢慢地,民俊开始和老师对视了,偶尔还会主动跟老师搭话。
当知道了老师不是只会批评,而是能够随时倾听自己心声的时候,民俊开始一点点地打开了心扉。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做一些笔记,在作文中也引用之前跟老师的对话。老师还给了他在上课时如果感到困难或者厌烦时可以看书的选择权,这让他改变了以前什么都觉得烦,什么都不想做的态度,开始慢慢对学习和学校活动产生了兴趣。
接近第二学期期中的时候,民俊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甚至有些感兴趣的科目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揪自己头发的行为,打架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民俊妈妈和张老师都对他进行了表扬,爸爸妈妈还特意带民俊去饭馆吃饭庆祝。到期末的时候,民俊再没有打过一次架,跟朋友也相处得很好。尽管很难赶上过去落下的学习进度,但是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上课也产生了兴趣。虽然这不能说他的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但是跟学期初的时候相比,民俊确实有了改变。对于民俊来说,学校成为了一个舒适、愉快的地方。
一年级的最后一天,金民俊因为跟随父母搬家要转到别的学校,所以跟班上的老师同学一一道别,他对张老师说了一句令老师难以忘怀的话:“老师,这段时间过得真的很愉快,一年来老师辛苦了。”还有什么话语比这更令人感动呢?
愤怒未必都不好
尽管谁都不喜欢面红耳赤或者大声喊叫,但有时候愤怒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愤怒可以调节心理压力,帮助解决矛盾;而且它还有利于避免意见分歧过大,成为带来创造性结果的手段。
偶尔表现出愤怒是很正常的。愤怒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它是对攻击对象表现出的自然而正常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不发泄出来,那么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郁闷,甚至肝火攻心。
但是,如果孩子无缘无故发火,或者超过了6岁还经常勃然大怒,又或者愤怒极其激烈并带有攻击性时,那就很明显存在问题。小时候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生气的原因,并告诉孩子平息愤怒的方法。
如果懂得巧用愤怒,可以使其成为生活中强烈促进某些事情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不懂得利用,愤怒就会危害自身以及他人,成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
控制愤怒需要练习
孩子大约在出生后18个月开始表现出愤怒,一边哭一边挥动手脚。这种愤怒的表现在孩子两岁时达到顶峰。庆幸的是,过了三岁愤怒的情绪就会逐渐淡化。因为这时候孩子开始懂得利用“语言”这个更有效的工具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学校,孩子们愤怒也许是因为学习不如意,但也有可能是单纯的攻击性表现。在朋友面前“为了给他们瞧瞧自己的厉害”而发泄愤怒,这是利用愤怒来确立自己在社会中地位的表现。
有的小孩经常生气,他们就像充满蒸汽的压力锅一样随时都准备着爆发。但也不必对此过于担忧。因为这有可能只是因为平时缺少对控制愤怒的练习。只要了解了愤怒的原因,父母抚慰及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宣泄,就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了。
孩子内心愤怒的原因
学习的挫折。
欲求不满。
身体疾病。
虐待。
父母离异或不和。
与朋友的矛盾。
与老师的关系。
(从孩子生气时喊叫的话语或者经常生气的特定情况中可获得线索。)
再次提醒,掌握孩子生气的原因,从而帮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来发泄愤怒,这一点很重要。没有调节愤怒能力的孩子很难跟他人交往并难以维持友谊,严重时还有可能被捉弄或者被排斥。
父母不要跟孩子一般见识
如果孩子愤怒时有打人的倾向,就必须及时寻找对策。因为在学校以外的地方他们也有可能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之前对一些事不会感到生气,但现在突然感到愤怒,这时也应该对孩子加以关注。有的孩子发泄一次之后就会不断继续,连他自己都无法控制;还有的孩子不是对特定的事情或者人感到愤怒,而是具有普遍的愤怒情绪——对付这两种类型的孩子需要特殊的对策。
首先要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大人们需要理解、包容经常生气的孩子,对待他们要有接纳、认可的态度。如果责骂生气的孩子或者父母也一起生气,这反而会带来相反的效果。父母应该首先这样问孩子:“小燕最近好像经常生气哦,能跟妈妈说说为什么吗?”了解了她生气的原因,然后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愤怒。
应该使孩子认识到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别人的伤害时,应该怎么做。让他们知道生气时可以高声喊叫或者怒发冲冠地打别人,但也有简单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生气的原因。鼓励孩子自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勇气。
平息孩子的愤怒情绪时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孩子不生气或者能够自我控制情绪并战胜困难时给予称赞。
——让孩子认识到愤怒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发泄愤怒才是最重要的。
跟孩子约定在某段时间内不许生气。
——一开始跟孩子约定好控制愤怒的最短时间,期间如果做得好就给予奖励。
跟孩子一起讨论发泄愤怒的适当方法。
——可以教孩子把自己的情感写到日记中或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跟孩子一起讨论愤怒。
——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话,询问他们为什么生气,有什么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带来了什么后果,这种方法是否正确,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让孩子学习跆拳道、剑道、体操等运动项目。
——运动有助于发泄内心的愤怒,可以让人领悟到控制情感的方法。
如果孩子强烈拒绝与父母谈话或者经过很大的努力也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这时最好是寻求专家的帮助。愤怒会影响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所以家长绝对不能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