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带领农村人致富
怎么带领农村人致富,农村致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主要方向,面对致富的不同道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介绍怎么带领农村人致富。
怎么带领农村人致富1
新野县一个叫朱艳霞的女硕士研究生,因不满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丈夫一起从杭州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个养猪场。她不仅凭借其所学的新技术为农村饲养业竖起一面旗帜,还吸引当地农民改变传统观念,走科技致富之路。
学非所用女硕士辞职当猪倌
新野县新甸铺镇石桥村的一个猪舍内,30多头品种猪又大又肥。猪舍里,戴着眼镜的朱艳霞正拿着饲料给猪喂食。
朱艳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何松伟都是新野县新甸铺镇人。1999年9月,两个人双双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她学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何松伟学的是“动物科学”。两人大学毕业后,何松伟到杭州一家外企打工。2004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植物营养,2006年她从浙大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
朱艳霞说,毕业后她在杭州一包装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但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学非所用。
“而真正让我们产生冲动的是,中央大力连续出台的扶持‘三农’政策。我们觉得上世纪80年代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沿海城市,而现在应该在农村!”朱艳霞说,“当时,我们也积攒了20多万元,也算捞到了第一桶金。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们夫妻终于做出决定养猪。2007年底,我们夫妻俩一起辞去了工作,决定破釜沉舟当猪倌。”
遭遇嘲讽坚信当猪倌不丢人
2008年1月,朱艳霞与何松伟回到了家乡过年,夫妻俩将准备养猪的打算告诉了双方的父母,但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提起此事,朱艳霞的婆母曾凡姣至今依然不理解,满头白发的她摊开双手:“你看看,一个硕士生,一个大学生,读来读去,成了一个猪倌,这俩人的学不白上了吗?”
双方父母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朱艳霞与何松伟养猪的决心。说干就干,他们决定在家乡办养猪场。2008年正月十六,朱艳霞和何松伟两个年轻人开始兴建新型养猪场,购买了第一批新品种母猪。
听说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回家办起了养猪场,全村人一片哗然,各种风凉话从不同渠道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他们看到的,更多也是鄙视的眼光。但他们认为,自己干事业不丢人,继续干下去。
试水成功村民前来求教
经过一年的努力探索,朱艳霞夫妻俩采取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取得成功。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他们所饲养的猪不仅能实现快速育肥,还达到了“供港标准”。
见到朱艳霞夫妻俩鼓捣着电脑、培育着微生物养猪,且饲养的猪长得快,猪舍还没有异味,原本不屑一顾的邻居纷纷赶来看稀奇。一位老饲养员看了他们的猪舍后连连称奇地说:“养了一辈子猪,没见过这个养法!”
新甸铺镇白湾村的宋向清养了100多头猪,采取的却是传统的饲养办法。他找到朱艳霞夫妻俩要求传授技术。朱艳霞二话没说,登门免费传授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
村民王安义、何东胜等8户农民到朱艳霞家学习了养猪技术后,已经购买了仔猪,办起了养猪场。
“我们回乡创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朱艳霞说,“看到乡亲们由不理解到追着我们学技术,我们很高兴!”
去年9月,南阳市人才办面向社会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积极报名,经过考试、面试顺利过关。去年11月,经过组织派任和所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选举,朱艳霞当选为新甸铺镇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松伟当选为新甸铺镇韦湾村村委副主任。
朱艳霞说:“我们俩成为大学生村干部之后,虽然多了许多村务工作,但我们创业的激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怎么带领农村人致富2
“我的愿望就是把水果搬到网上去,销往全国各地。”眼前这位皮肤黝黑,却精神十足的是白石水镇良田村帮财番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梁帮财,他慢慢地实现着自己的富乡梦。
“来,这二维码你扫一下,里面记录了水果的全部资料。”为了让自己村的水果打响品牌、保证食品安全,梁帮财费了不少心思。
“现在每个水果都贴着二维码,这样消费者就能认准产品,吃得放心!”长期的品质销售获得了巨大口碑,网上创下了一天销售1万斤番石榴的历史新高,让村民兴奋不已。
“2015年我们村就靠着齐心协力种植番石榴,实现了全村脱贫的目标,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呢!”村支书甘荣兴奋地说道。
“现在每亩田稳产番石榴8000斤左右,村民的年均收入提升到8500元,大丰收的场面让村民干事业的劲头更足。”村支书甘荣亲眼亲历了村子的整个发展过程。村子壮大一件件事历历在目,村民深刻懂得勤劳致富的道理。
“下一步我们还将番石榴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本身价值。”村支书甘荣的一番话不难看出,良田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凝民心聚民力,致富点子一个接一个涌现。
番石榴种植面积已从当年的216亩增加到目前的1050亩。“四季飘果香,常年见绿景,绿从村中过,村中飘果香”的美丽乡村已小露端倪。
城东镇上坑村是梅县区有名的养兔村,现存栏母兔2000多只,年出栏肉兔10万只,销售额超过400万元。但养兔业并非上坑村的传统优势产业。上坑村从不成规模、零星养殖到规模养兔、成为远近闻名的养兔村,养兔带头人郭旺明功不可没。
“以前我们村规模养兔的不多,但现在养兔的共有13户,其中最早大规模养殖的就是郭旺明。我们是看到他在养肉兔致富后,才逐渐加入养兔行列的。”上坑村村民阿勇说,以前他对养兔一窍不通,是郭旺明在养殖后琢磨出各种养殖方法与他们分享。如今,他靠养兔每年能增收五六万元。
对于郭旺明来说,如何养兔、如何发展养兔事业,花费了很多心血。“2008年,我回到村里谋发展,在前期了解到上坑村临近三鸟批发市场,且当时肉兔价格好,供不应求,所以就想到了养殖肉兔。肉兔投资少,繁殖周期短,第一批养了10多只,开始琢磨养兔技巧,心里有底后,就养了几百只,那一年赚了一万多元。”郭旺明说。
有了养兔的“第一桶金”后,郭旺明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但他也随之遇到一些问题,出现兔子生病损失了数百只的情况。“兔子易生各种病,尤其是梅雨季节,断奶不到一个月的小兔子更易染病。传统治疗方法是给兔子喂药、打针,可这也会陷入吃药病好、停药死亡的怪圈。所以要规模养兔,不掌握科学养殖方法、不创新喂养方式是不行的。”他看到其他地区把益生菌应用在养猪、养鸡上的新闻,马上想到将益生菌运用到养兔上。他一边和梅县区畜牧局技术人员讨论益生菌应用方法,一边从外地购买菌种进行培育,培育好后用来喂兔子,同时也在栏舍进行喷洒。一段时间后,郭旺明发现肉兔患病率明显下降。在克服养殖难关后,他又琢磨将兔子排泄物利用起来。“传统兔笼会让兔子各种排泄物混合在一起,没人愿收,后来我自己改造笼子,粪、尿分离,这样兔粪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郭旺明说,他自己现存栏约有4000只兔子,每年仅卖兔粪就能赚5万元。
从2009年开始规模养殖到现在,郭旺明养兔事业逐步壮大,而村民们也从郭旺明的养兔事业中看到了“钱”途,纷纷向他讨教并加入养兔行列。郭旺明也带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向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户们统一购买种兔、草料,喷洒益生菌等,保证养兔质量。在带动部分村民共同养兔增收后,现在他还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将养兔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