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时间:2024-07-02 12:29:15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症、自卑心理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要给予关注。接下来看看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1

一、案例主题:当前,大学生因抑郁出现自杀倾向的事件成为象牙塔内的噩梦,一个过去常常被忽视的病症——抑郁症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抑郁使许多理想青年跌入了不能自拔的深渊,让美好的大学生活变成了无边的炼狱。高校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应对此类事件。

二、案例事件:小鱼,男,21岁,男,家住四川省,在校期间性格内向、独来独往,无其他异常表现,只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2019年大三实习期间,由于家庭的突发事件(亲人离世)使该生变得更加孤僻与沉默。

在一次长假后从家返回实习单位的途中,到达中转站后给母亲发了一条“妈妈,对不起…”的信息后就失去了联系,电话不接,信息不回。

在没有达到报警条件下,家长和老师24小时不间断通过微信、短信去做该生思想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等到了该生唯一的回复,知道该生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再此期间辅导员一直不间断的跟他保持联系。

经过进一步的沟通取得他的信任后了解到他并不想返回实习点而且有自杀的想法,认为身边所有的不幸都是他造成的,觉得对不起所有人,经过老师反复的劝导和沟通,该生平安返家,并由家长带其求医,经诊断该生患有抑郁症。

  

三、针对此次事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

1.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抗压能力差其实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过度溺爱、保护孩子,导致其一遇到什么困难就容易退缩,当心理压力过大时还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随时关注其心理状态,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开导,并且多给予关爱与鼓励,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理治疗。

2.强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作用

辅导员应多进学生宿舍,与学生沟通,把学生当朋友一样,和学生入心地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特别要重点关注新生中的特殊群体,比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信任、鼓励和肯定。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和人际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增强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调节自我的能力。

四、案例解决的思路与建议

了解并帮助学生分析当前问题,及以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因缺乏经验和全局观念,常常会出现自暴自弃等较为极端的行为。这时,作为辅导员,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深层次的沟通。只有切实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才能采取更好的措施。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可以将现有的问题一一分解成各个阶段的小问题,鼓励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将问题分别解决。

2.积极正确地联合同学和家长的力量。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辅导员一直积极的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双向沟通。

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在学生心理遭受到一定挫折时,最亲近的家人朋友能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这对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和勇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增强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走好人生道路。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2

一、案例概述

邓某,女,22岁,大三学生。寒假结束后,打电话给我请假,原因是身体不舒服,跟父母一起去医院看了病,开了一些药,因此,需要在家休息调养几天。考虑到学生病情是隐私,我没有打听详细病情,给邓某的妈妈打电话确认学生是病假后批准了请假。

病假时间到期后,邓某正常返校。大约两周后,邓某到办公室找我,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经常失眠,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经常头疼,感觉非常痛苦,要请假回家看病。

二、案例分析

邓某打电话跟我请假,我大概知道是病假之后,就让她下课后到办公室找我。挂了电话,我给邓某的妈妈联系,向家长询问邓某的具体情况。邓某妈妈告诉我邓某寒假期间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抑郁症,寒假在家吃了一段时间药进行调养,病情有所好转。

开学后邓某坚持返校,到学校后,病情反复,邓某的自尊心很强,不想让室友和同学知道她吃药是因为得了抑郁症。

接下来,我又打电话给邓某所在班级的班长以及宿舍的同学,几个同学告诉我,邓某平时大多独来独往,话也不多,也很少跟宿舍人一起上课、吃饭、活动。见到邓某本人后,我询问她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经过了解,我发现邓某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凡事追求完美的人,中学期间成绩特别优秀,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进入大学后,感觉课程比较难,自身的优越感在逐渐减退,又发现周围的同学那么优秀,于是想努力改变自己,做好自己,让周围同学都喜欢自己。

  

这种心理让邓某迷失了自我,也变得敏感多疑,长期处于纠结与矛盾之中。在宿舍里,邓某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室友都喜欢自己,于是,慢慢的喜欢独来独往,跟室友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伴随的是失眠,头疼,焦虑。

三、解决方案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大都95后,从年龄特点来看,95后学生大多比较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差,社会性比较差。

进入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因为地域、风俗、个性、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学生就容易感到孤独、伤感。

与同学,与室友的相处一般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在磨合期内,自我调适能力差的同学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1)我先找邓某所在的班级的.班委和宿舍同学了解情况。

(2)我联系上邓某的父母,了解邓某的生活环境,向家人询问邓某中学时期的情况以及进入大学后邓某的变化。

(3)跟邓某同学谈心谈话,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并拿我自身的经历作为例子,以好朋友、大姐姐的角度开导邓某,劝其敞开心胸,做好自己,获得她的信任之后,定期找她谈心谈话。

(4)我将邓某宿舍的同学集合在一起,了解每个人的生活状况,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和、安静、温馨的场所,几个女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聊的非常开心。

经过我不断的努力,邓某所在宿舍的几个女孩子相处逐渐融洽,和睦,彼此之间的沟通逐渐增多,邓某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变得积极乐观,逐渐融入了班级生活。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