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有什么作用,文学是文字的学问,它博大精深,廓清环宇,素养是修养,是底蕴,是不可触摸的心里的角落,加在一起,文学素养就是对文字的学问的素质与修养,那么文学素养有什么作用?
文学素养有什么作用1
文学素养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格发展、情感健康和文化修养。
1、文化素养是指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文学经典是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作品中常常有着明确的伦理道德倾向,或者蕴含着对于真善美的宣扬和讴歌,使读者从中寻找和体会生活之美,进而心灵受到净化。
2、文学素质体现人的文化层次和精神境界, 也体现了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观。
3、文学教育具备帮助人脱离庸俗、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沉淀思想的功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用文字创造的世界。古典主义的写意、现代主义的意象、浪漫主义的人本、纪实主义的务实,是文学世界里的小世界,世界是美的,文学是美的,可语言不总是美的。
文学素养是指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文学品味和鉴赏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因此,具备文学素养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面对人生挑战。
首先,文学素养对于个人的增长和内涵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脉搏和世界观。通过这些阅读体验,人们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自我,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从而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人。
其次,文学素养对于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具有积极的作用。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人生经历,这些情感和经历也是我们自己所面临和体验的。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为敏锐和有感情,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同时,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使得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更有思想深度和人文韵味,更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文学素养对于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文化素养和人文境涵已经成为许多职业领域的重要要素。具备文学素养的人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更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在职业中的方向和目标,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和长处,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同时,文学素养也是一个人内化价值的表现,它能够让人拥有更加高尚的情感品质和人生价值观,使得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和充实。
文学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品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把握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文学素养贯穿于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中,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和有意义的人生。
文学素养有什么作用2
首先来看看文学是什么?
文学就相当于那块口香糖。文学的最低限度的定义是指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字产品。至于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是网络文学,则都可以,没有固定的范围。确实,哪些“是”文学哪些“不是”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观念中一直都在变。文学并不具备严格的定义,做不到从本质上对何为文学做鉴定。
什么叫从本质上来做鉴定呢?
用人脸识别这件事儿来打个比方。我们的脸,只要没有被过度整容过,那么即便相隔几十年,从身份证照片上的瘦子变成胖子,即便人眼都识别不出来了,人脸识别机仍然能清楚地辨识出这是同一个人,因为人脸识别机是根据面容上一些不变的“本质”来识别的。
文学则没有这样的本质。所谓的文学题材、体裁、形式、主题,都不是文学的本质,你查不出它的“户口”,无法具体“锁死”哪些算文学哪些不算文学,况且文学本来也是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是吗?
美国的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用“杂草”来比方文学的不可定义。他说这就好比人人都能使用“杂草”这个词,但每个人心里面都有自己认为的“杂草”,导致“杂草”无法被定义:
所有帮助在花园里锄过草的人都知道区分杂草和非杂草有多么困难,而且也想知道有没有什么诀窍。……其实这诀窍就是没有诀窍。杂草就是花园的主人不希望长在自己园里的植物。假如你对杂草感到好奇,力图找到“杂草状态”的本质,于是就去探讨它们的植物本质,去寻找形式上或实际上明显的、使植物成为杂草的特点,那你可就白费力气了。
其实,你应该做的是历史的、社会的,或许还有心理方面的研究,看一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会把什么样的植物判定为不受欢迎的植物。……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
每个人心目中的文学都类似于“杂草”,所以文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如果一定要找相同之处,那么相同之处就只能在“因人而异”这一点上。也正因为如此,文学才不仅仅是具备标准化答案的“语文”,文学才足够迷人。
我们期待从文学中获得私人化的闲暇消遣,期待获得设身处地式的身份、情感、思绪代入,并且从中获得共情、思考、人生感悟等各方面收获。就好比,每个少男少女都想和“自己的另一半”谈恋爱,但怎样才是“自己的另一半”呢?这就因人而异了。“另一半”的共性就只能在于每个“另一半”都不一样,不是吗?
所以,就把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当成由文字组成的那个“另一半”吧。它如同未知数“X”,在让人性得到体验、思考并增值的方程式中自有其用处。
文学素养是对“口香糖”的“咀嚼”。进一步引申的话,则“咀嚼”不等于“食量”或燕窝、鱼翅、鱼子酱、鹅肝。也就是说,文学素养不是用一个人背了多少首唐诗宋词,看过多少本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衡量。在某种意义上,咀嚼是一门艺术。文学素养当然是如此。文学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文学中获取快乐、教益、启发的“能力值”,而且可学、可塑。
当自己的眼睛与别人写出来的文字相遇的时候,文学素养是帮我们获得审美乐趣、眼力提升,和语言技能的好帮手。当然,王小波的意思是说,怎么嚼那块口香糖,嚼出什么味道,是您自己的事儿。
这个“嚼”的功夫素养也可以理解为对语言符号的“解码”。就如同杂草一样,无法定义,却显而易见。这体现的是人之为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即通过“解码”语言符号来激发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以及有效表达沟通。
解码所带来的'乐趣,包括对文学语言的形式和意象的审美以及类似于“cosplay”的情感带入式体验。
解码所带来的收益,即对于自由心灵、判断力、知识头脑的拓展。
有意思的是,精通解码的人往往也就擅长“编码”。俗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别人的编码进行解码的水平越高,也意味着自己的编码水平在增强。当然,不是说写小说诗歌才叫编码,而是说在工作、生活中按照实际需求而做出各种书面或口头的表达,都是编码。在这个意义上,文学素养是双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