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

时间:2024-01-14 04:17:15
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

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

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三岁的孩子开始出现第一逆反期的.这个时期他们有对事物的看法,所以不会像3岁以前听从父母的话。那么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

  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1

1、孩子可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2、摔倒自己站起来孩子摔倒要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3、控制孩子零用钱数量控制孩子零用钱数量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4、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教育孩子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微博]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家庭教育的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

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家庭教育的有关禁忌

1、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3、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5、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2

1、让他人带孩子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交流,如拥抱、关注的眼光、对他说话等。交流会让孩子变得比较聪明、有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有的父母常常说,你看人家的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的孩子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只能带给孩子不满和痛苦。

3、不尊重孩子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成拥有完整权利的个体,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父母进入子女的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孩子的允许,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查看子女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4、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变得不快乐。

5、把学习成绩当唯一指标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越用功越好,以学习成绩代表一切。其实,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6、以为早起好,否则是懒惰

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而家长还在坚持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其实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

7、认为孩子不该做家务,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家常做家务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更能面对挫折。剥夺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就剥夺了他学习分担责任、面对问题的机会。

8、缺乏幽默和轻松

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之间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的气氛中,一个小挫折就会引发冲突。

9、对子女提出不合理要求

亲子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父母的要求应该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义务

中国父母习惯把养育孩子当成艰苦的义务,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父母,正确的态度是应该把养育孩子当作一种享受。

《怎么教育三岁左右的孩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