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要重视 自卑心理很严重

时间:2024-02-21 10:26:22
留守儿童要重视 自卑心理很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成因:

1.家庭环境问题

从家庭环境方面看,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甚至父母双方长期在外,他们忙于挣钱,很少与孩子有亲子沟通,所以留守儿童普遍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甚至遗弃自己,特别是当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扰或遭遇劣境时,无法向父母倾诉也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感到无助和失望。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抚养,这些抚养人本身没受过高层次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很少关心、尊重和理解孩子,常常用惩罚甚至体罚对待孩子的错误,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2.学校教育问题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全班几十个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指导,特别是情感上的关心和心理疏导。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不与学校老师联系与沟通,把孩子完全扔给了学校,老师会认为留守儿童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往往容易忽视甚至歧视留守儿童。虽然学校老师很负责,非常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在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法与孩子父母联系,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终的结果是,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失去信心,留守儿童对自己也丧失信心。

3.同伴交往问题

从同伴交往方面看,同龄的小伙伴一般看不起留守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没出息才到外面去打工,是被自己的父母抛弃的孩子。遇到冲突时,同伴也会经常用“我爸爸妈妈给我买什么了、我爸爸妈妈带我吃什么了、你爸爸妈妈怎么不要你了”等言语刺激留守儿童,甚至肆无忌惮地合伙挑衅和欺负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知道留守儿童背后没有大人的保护。有些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留守儿童一起玩,认为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管教,品行不好,还有些小伙伴会主动疏远和排斥留守儿童。在这种消极否定的人际关系中,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压抑和自卑。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

1.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由于自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他们根据父母的经历消极地看待自己的人生,认为成绩不重要,努力学习不可能改变父母和自己的命运,自己注定了将来只能像父母一样靠做苦力艰难生活,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逃避、厌倦学习。他们对自己没有学习的要求,从不制订学习计划,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和任务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课堂上,他们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和其他同学讨论。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认为自己不会,所以也不去思考,更不敢去发言;即使对一些简单问题,他们知道答案,但也不举手回答,因为害怕答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当老师点名提问自己时,他们会非常紧张和慌乱,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甚至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课后他们从不主动地看书学习,只是应付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一般都空着不做,既不动脑筋思考,又不主动请教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笨,再怎么思考也肯定做不出来,询问别人又怕被耻笑。每次考试,由于自卑,他们会定势地认为自己不行,肯定考不好,会被老师训斥、同学嘲笑。考前不用功复习,考试过程中高度紧张,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往往都比较差。有关研究证实:留守儿童不管是由祖父母隔代抚养还是由亲戚朋友抚养,其学业成绩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由于自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胆怯和自我封闭,不愿也不敢与人接触与交往。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对周围的人存在戒备甚至敌对心理,对别人的善意关心容易歪曲,对别人的主动亲近加以抵触与排斥,对别人的轻视与讥笑更是恶语相向甚至产生攻击行为。留守儿童不喜欢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们常常一个人坐在一边,默默地观看,显得非常孤独。有关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他们在班级里从来不和同学说话,遇到问题也不向老师反映,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作任何解释,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倾诉。留守儿童在与老师及异性的伙伴面对面的接触中自卑心理表现得尤其突出,他们显得格外紧张、恐惧,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脸色苍白、心跳加快,伴随出汗甚至颤抖,说话结巴且语无伦次。在无法回避的人际接触和群体活动中,他们往往表面上敷衍和应付,不愿敞开心扉与人沟通,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所以难以理解别人,也不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谊。他们比较容易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一旦与同伴发生了矛盾与冲突,就比较容易背叛友谊。研究表明,不论是父母双方还是一方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友谊质量的冲突背叛得分上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3.自卑心理在行为习惯中的表现

由于自卑,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行为方面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表现出明显的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能按时上学,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在学校常常违反校纪校规,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甚至逃学,作业拖拉、抄袭、找人代做甚至不做,考试作弊,对于老师的教导不予理睬、不服从、恶语顶撞甚至恶意报复。其次,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父母的管教,他们显得懒散而且放任,晚上玩得很晚而早上不能按时起床,不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暂时行使抚养权的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产生逆反,表现得不听话。再次,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语言举止不文明,对长辈不尊重、不礼貌,喜欢用恶作剧捉弄别人来引起亲人的关注或者自娱自乐。他们容易沉溺于网络,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团伙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丧失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资料显示,自20xx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留守儿童要重视 自卑心理很严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