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青年走到中年,再从中年走到老年就会思索活着的意义,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1
一、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为养自己的人养老,把自己和伴侣结婚以后所生的人养大。
人不能自私自利到仅仅为了自己而活,当然为自己而活是为至亲而活的基础,跟至亲的关系是具有连带性,好比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且要从始至终做到对伴侣问心无愧,既不做辜负伴侣的事情又不做背叛伴侣的事情,不仅会让生活安定,而且会感觉到心安。
二、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来过人世间,看见过大千世界,在此期间不仅曾经爱过,而且曾经恨过。人世间的多种多样的人以及多种多样的事经历过,天地间万物见识过,由此找到了温暖、快乐、自由以及乐观的`自已,最终安详老去。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品尝酸甜苦辣,任何一种口感都别有一番滋味,只要没有碌碌无为就不会感觉到遗憾。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要认真活下去,顺其自然以及昂首阔步走到生命的尽头,相信越是最后的生活,将会是更好的生活。
三、人活着的意义可以细分成两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就是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在合理定位自己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最终通过别人肯定自己。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认识别人,在人生的旅途当中找到真爱的伴侣,并且是双方以同样的情形爱着彼此,通过婚礼让亲朋好友见证你们的真爱。
意义的体现就是烘托出你的价值,尽己所能为家人以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既然做的事情通过自我衡量认为有意义,人生是由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构成,有意义的事情做多了,人活着也就会越来深感拥有意义。不做没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走上有意义的人生道路,因此在做事情以前要多问问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价值或者有没有意义。
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2
第一:许多人的人生毫无意义。
外国哲学家叔本华有句名言:人生根本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就是一团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中摆动,结局是死亡,人生最终是一场空。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篇文章中也谈到了自己90多年对于人生的感悟,他说:
长寿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为什么季羡林老先生会得出绝大数人的人生无意义无价值呢?
因为事实就是如此,许多人一辈子就是为了吃喝玩乐罢了。虽然他们终日忙忙碌碌,但是被名和利锁住、困住。一晃就是几十年,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
因此季羡林老先生感叹道: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类社会中,依然有极少数的有识之士,他们对推动人生社会发展与进步,起着重大作用。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比如说,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等伟大人物。
第二:要说人生有意义,那就是承上启下。
既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属于绝少数功勋卓著的伟大人才,那么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季羡林老先生很谦虚地说自己也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他对于人类的前途,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季羡林老先生依旧坚信: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这个观点和鲁迅先生的如出一辙,因为鲁迅先生也曾告诫大家: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独木难成舟,光靠极少数的精英人才,人生社会也会很难发展与进步的,毕竟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靠别人。
物理天才爱因斯坦那么伟大,他也诚实地说:“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可见,有的人对于人生社会的发展起着直接主导作用,有的人则是起着间接辅助的作用。
这就好比是秦始皇那么伟大,但是他也离不开李斯、王翦、蒙恬等文臣武将的辅佐,正所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所以说,普通大众、芸芸众生也是有历史贡献的。
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末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对于这种高大上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都能理解。
像那些整天吃喝玩乐、浑浑噩噩的人,我们没法和他们讲道理、讲理想,他们也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就如孔子所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如庄子所叹: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如果你已经把文章看到了这里,我就要恭喜你了。
因为你已经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也说明你不是“中人以下”,更不是像夏虫、井底之蛙那些的“凡夫俗子”。
如果有缘分,我愿意与你做朋友,更深层地交流、切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与君共勉!